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5月以来,香山街道贯彻落实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施行、多措并举、注重实效、逐步铺开”的原则,多措并举,形成政府搭建平台、管理单位负责执行、社会参与和居民自觉参与的格局,取得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阶段性成效。
听民声精准制定垃圾分类实施细则
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连红、街道办事处主任刘来奇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多次到社区一线调研社区垃圾分类现状。
在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香山街道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研讨会,就香山地区如何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研讨,重点针对城乡结合部及浅山区现状和特点展开讨论。
在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香山街道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主任宋杰担任,成员包括街道相关科室、各居委会及物业公司负责人。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工作实施方案》、《街道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实施细则》、《街道垃圾分类投放设施配置标准及要求》、《街道垃圾分类规范管理实施标准》等文件。
同时,组织街道各社区召开专项会议对文件精神进行具体落实,形成垃圾分类专项工作人员名单,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各社区根据社区现状和特点,层层开展民意调查,听取民意予以收入归纳,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社区的垃圾分类实施细则。
入民心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7月29日上午,四王府社区鲍家窑,多名志愿者正向居民宣讲垃圾分类知识。这也是香山街道“走街串巷强宣传垃圾分类入人心”系列宣传活动的第三站,此前两站已在第二社区正黄旗、顺利开展。
“您好,我是第二社区的志愿者,请支持我们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共建美丽家园。”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册,并详细的讲解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及怎么分类,分类后如何处理等相关问题,鼓励居民从自身做起,坚持做好垃圾分类,努力带动身边的人。
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是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成功的关键。为了增加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香山街道办事处结合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工作,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向机关干部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在每间办公室门前张贴生活垃圾分类说明,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让干部在机关是“践行者”,在家中是“倡导者”;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入户宣传,向居民发放了倡议书、宣传册、投放积分指南等宣传资料;利用社区宣传栏、橱窗张贴宣传海报及悬挂横幅,展出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展板、在垃圾桶、楼道设立提示牌等;组织开展宣传讲座、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居民互动问答等专题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参加宣传活动,参观垃圾处理厂,直观了解垃圾变废为宝的处理,并深入辖区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教育广大学生从小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并带动家人和社会参与。通过不断的宣传和培训,引导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的意识,从源头上做到垃圾减量化。
“截至今年6月底,我们组织工作人员共走访街道6个社区、入户居民达1万余户,发放各类宣传物料近4万份。”香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从7月中旬开始,我们又结合垃圾分类的新形势及之前暴露出的问题,开启了第二轮宣传教育活动,旨在强化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常态化和标准化,香山街道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按时组织各社区志愿者进行各种专项培训,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掌握垃圾分类基础知识,对垃圾分类方法、常识知晓率达到95%。
顺民情创新打造垃圾分类收集模式
在香山街道四王府村北旱河排洪沟路上,一辆垃圾移动分类回收车格外引人注意。不锈钢车身装载着绿色垃圾桶,伴随着“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的喇叭声,沿街居民纷纷提着自家的垃圾前来排队投放,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对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一一进行称重,居民只需在机器上刷一下社区发放的“垃圾分类管理卡”或者输入个人的手机号,本次投放垃圾的重量和所获积分便自动计入到垃圾分类智能系统。
这是香山街道创新打造的“上门回收+智能驿站”垃圾分类新模式中的“上门回收”服务。
因为香山街道多为平房区,尤其是第一社区、第二社区和四王府社区三个社区均以散居平房住户为主,若完全按照“每80-100户/个”的标准设置“厨余垃圾分散收集桶站”,会导致部分居民家庭的投递距离较远,尤其会给很多老年人带来不便。为了便于平房区的居民投递生活垃圾,今年7月1日,为平房区居民量身打造的“上门回收”服务正式亮相。目前在平房区域内共设置有7条、37.2公里的收运线路,专业回收人员在每天上午7点至9点、下午5点至7点的两个时段,上门回收居民的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同时完成投放垃圾称重和积分数据的系统录入。该服务在试运营一个阶段后,会将其他垃圾及有害垃圾纳入上门回收的范围。
7月24日,“智能驿站”模式开始投入运营,这也标志着香山街道全面开启了平房区垃圾分类新模式。据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宋杰介绍,香山街道共计划建设10组智能驿站和7个垃圾暂存点,定时定点配备工作人员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完成垃圾的准确称重与投放。
与普通的垃圾分类驿站不同的是,智能驿站安装了一套“垃圾分类便携式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称量系统、用户识别系统、传输系统及后台数据系统组成,具有使用简便、智能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合平房区社区居民使用。
向阳新村居民李奶奶刚刚在机器上刷完了卡,将厨余垃圾称重后投入驿站的厨余垃圾桶里,“以前不太了解,以为刷卡会很麻烦,但这几天用下来感觉还是很方便的。”李奶奶讲到,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发放了“垃圾分类管理卡”,并耐心介绍了智能驿站的使用方法,通过工作人员的宣传,她和邻居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也逐渐提高,而现在又有了新模式,大家垃圾分类的热情和积极性更高了。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香山街道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政治站位和为民谋福利的重要工作来抓。下一步,香山街道还将对标《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对辖区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及时予以纠正,形成一套完善的垃圾分类标准化管理运维程序,推动垃圾分类向纵深推进,继续提升居民参与率,提高垃圾分类质量,打造垃圾分类工作的“香山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