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2022-07-08 IP属地 上海市嘉定区 电信据新华社2300
核心提示:汽车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领域。近日,商务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汽车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领域。近日,商务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6部门发布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这些措施将如何促进汽车市场潜力释放?老百姓购车将得到哪些实惠?商务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在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作出回应。

措施

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潜力

呈现4方面特点

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市场承压加大,汽车消费下滑明显,特别是4至5月降幅较大。

若干措施聚焦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支持汽车平行进口、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等,提出了6个方面、12条政策措施。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若干措施呈现4方面特点:

一、突出建设全国统一汽车大市场,聚焦通堵点、降成本、畅流通,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

二、突出优化汽车使用环境,聚焦人民群众在汽车使用方面的“急难愁盼”,加快完善汽车使用环境,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三、突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支持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

四、突出促进汽车全链条全领域消费,着力“拉动增量、盘活存量、畅通循环、带动关联”,全面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购买

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

提高充电使用便利性

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是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保障产业平稳运行的有效途径。

若干措施提出,各地区不得设定本地新能源汽车车型备案目录等要求。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问题。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提高充电使用便利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郭守刚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提升驾乘体验,催生更多购买需求。

谈及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问题,郭守刚说,若干措施提出不得设定本地车型备案目录和不合理车辆参数指标。前期已经联合相关部门针对地方保护问题开展了专项督查,后续将加强对地方政策措施的监督核查。

对于百姓普遍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便利性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张雁介绍,对于既有居住区,指导各地将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作为城镇老旧小区完善类改造内容。今年1至5月,各地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增设充电桩8940个。对于新建居住区,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严格落实100%配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规定,并配合有关部门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照规定配建充电设施的行为。

流通

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

取消不合理限制

“搞活二手车流通,能够盘活汽车存量,拉动新车消费增量,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盛秋平说,若干措施几乎覆盖二手车流通的全环节、各领域。

二手车跨区域限迁、商品属性不明确、经销业务受限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二手车市场的发展。若干措施要求,各地区严格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自2022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

“希望彻底打通二手车流通的堵点难点,让二手车逐步像新车一样,规范交易、自由流通、放心消费。”盛秋平说。

若干措施明确——

将企业经销的二手车像新车一样按照“库存商品”进行会计核算,在机动车转让登记时进行单独签注,并核发临时行驶车辆号牌;

对汽车限购城市,明确汽车销售企业购入并用于销售的二手车不占用号牌指标,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若干措施要求取消对开展二手车经销的不合理限制,明确登记注册住所和经营场所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以外的企业可以开展二手车销售业务。同时,由于自然人售卖二手车时,无法作为卖方向收购企业开具销售发票,为便利群众售车和企业经营,允许二手车企业作为买方开具发票,即“反向开具发票”,并凭此办理转移登记手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shenhu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31168  |  防骗技巧  |  新手手册  |  合作代理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信息安全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沪ICP备15054300号-7  |  沪公网安备31011402010454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3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