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喝茶不要钱 前身竟是废品收购站
喜玛拉雅书店位于四川美术学院老校区附近的废品收购站旁,书店前身也是废品收购站。没有硕大的店名标牌,也没有各种广告海报,喜玛拉雅书店简单而静谧。
这个书店的最大特色是免费。读者进书店看书或者租书,不收任何费用,还能免费喝茶,书店的书大多也是读者免费赠送的。书店后面有一个小院,天气好的时候,读者可以搬个凳子,坐下来看书,晒太阳,十分惬意。
书店诞生于2007年5月。当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景活看到川美大门斜对面的一家废品收购站贴出了“此房出租”的告示,便把它租下来。
为什么要租这个门面?刘景活说,当时的黄桷坪有画廊,有文具店,有菜市场,有饭馆,有大学,但是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而从小就爱读书的他一直渴望开一家书店,有了合适的位置,也有一定资金,就落实了这个想法。


每年投入20万元 7年存书数万本
尽管书店的房子有些破旧,但是租金却不菲,每月要5000元,而各种费用加起来一个月要2万元左右,1年就是20多万。
维持书店的资金,来源于刘景活的另一项职业—搞雕塑。每完成一件雕塑作品有了收入,都会规划一部分到书店中来。
最初书店只有刘景活自己的200多册藏书,两个书架都还放不满,但是发展7年,前来送书的人越来越多,川美的老师郭晋、著名当代艺术家叶永青都送过,甚至有远在英国的朋友,中华书局等出版社也曾送来图书。如今,书店存书已经有数万本。“我没有清理过具体的数量,书不在多,重在它能改变人。”刘景活说。
书店的发展壮大得益于读者的赠书,来这里看书是免费的,读者也可以把自己的书免费送给书店,但并非所有的书都收。刘景活说,一定要是动脑筋的书,很讲究的书。
小时候帮朋友折纸换书看 很多人因书店敬佩他
开免费书店,刘景活是在坚持一种情怀。
刘景活从小就爱看书,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基督山伯爵》等经典图书。但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可看的书并不多。他会帮同学折纸,借此机会去同学家看书,或者借阅朋友的小人书来看,都是免费的。
中学到大学时期的经历也影响颇深。“有时候去老师家,老师就会给你倒一杯茶,书也免费看。”刘景活说,这样的一些经历,让他从小就有开免费书店的想法。这算是自己的一个爱好。
刘景活从来不在网上买书,唯一不会网购的东西就是书,“如果我都在网上买书了,那别人就没理由到你的书店里来看书了。”
书店为刘景活带来的还有别人的景仰。刘景活前些日子去参加一个聚会,但迟到了,有朋友对此表示不高兴。可是后来聊天说到了自己开的这家免费书店,桌上的朋友态度大变,对他充满了好奇和敬佩。刘景活没想到,这样一家书店会让自己收获朋友的赞许。


卢作孚孙女赠书 这里的宝贝有很多
与市面上大多数书店相比,喜玛拉雅书店可以说是简陋、破旧。外观看上去虽然不吸引人,但是书店里面却都是宝。
喜玛拉雅书店中80%的图书都是刘景活的朋友捐赠的。剩下的有些是他买的新书和二手图书,有些是来自书店旁边的废品收购站。
说到废品收购站,刘景活很兴奋,好多宝贝都是从那里面淘来的。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术》杂志。
刘景活跟记者介绍,1983年第一期的《美术》杂志的封面,是罗中立的版画作品《吹渣渣》。那时罗中立已经在全国青年美展上因《父亲》一夜成名。而这期杂志的封二上,刊登的是艺术大师吴冠中的作品。1981年的一期《美术》杂志上还刊登了罗中立的两幅速写。在他看来,这些在当年就很珍贵的杂志如今更是难能可贵,是艺术的史料。
朋友送来的书更是难觅。如香港电影圈知名人士方志豪先生给他寄过来的几百册《电影双周刊》。《电影双周刊》创办于1979年11月,该杂志创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是香港电影发展的记录者。
遗憾的是2007年宣布停刊。这一年,方志豪在朋友介绍下来到喜马拉雅书店,和刘景活交谈之后,方志豪被刘景活的精神打动,并答应把自己珍藏的《电影双周刊》寄给书店。
同样被打动的还有卢作孚孙女卢晓蓉。记者采访的下午,刘景活收到了一个快递,打开一看,是卢作孚孙女卢晓蓉送来的两本书,其中一本是《我的祖父卢作孚》,并亲自题字。刘景活难掩兴奋之情,盯着书看了许久。
艺术家的后花园 黄桷坪的精神堡垒
喜玛拉雅书店的定位是艺术书店,藏书以艺术、人文类书籍为主,是许多川美学生查阅艺术史料的宝地,也是艺术家们的“后花园”,被青年学子和艺术爱好者誉为“黄桷坪的精神堡垒”。
著名艺术家叶永青一回到重庆,就会到书店来坐坐。庞茂琨、张奇开等也把自己的新书发布会放在这里举行。词坛泰斗庄奴在听说了喜玛拉雅书店之后,特地为书店题字—艺术书店,文化之光。
这个书店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后花园”,也是刘景活创作雕塑源源不断的创意宝库,开书店本身就是一个大量阅读和学习的机会,他认为自己的雕塑因这家书店变得有思想和情感。
就是这么一个受到艺术家和学生们喜爱的书店,走过了7年,坚持只投入不产出。
谈及书店的未来,刘景活首先想的也不是赚钱,而是计划投入更多资金,把书店提档升级,“比如有自己的检索系统、通风条件更好,读者看书随时可以拿到纸和笔,wifi更快。”
书店取名为喜马拉雅,是因为刘景活希望它可以成为大家心中的精神高地,“每个有文化的城市都应该有这么一家书店。”